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千岁[重生] 第101节 (第2/2页)
个纨绔小辈犯了律,周家求到了姜政面前,结果不仅被姜政拒之门外,后来这小辈还按律被发配偏远之地了。 所以今冬雪灾,周家不仅自己不肯捐助,还不许其他商户捐助。更甚者,还命商会下面的商户囤积粮食布匹火炭之物,借机抬高价格。 别说普通贫民了,便是一些小富之家都快要买不起过冬之物。 姜政得知消息之后,也曾派了俞知府前去交涉。 但那周知龄狡诈,只说天寒地冻,路途艰难,商户们运回货物亦不容易,仓库内只剩下那么点货物,若是不涨价怕是连本钱都赚不回来,就是死死咬着不肯降价。 虽有豪绅捐赠旧例,但如今人家不愿捐助,姜政也不能按着人捐,商户涨价他更时无法管束,只能另寻他法。 “与京城邵家是远亲?”殷承玉啧了声,总算明白邵添忽然提议派皇子来湖广赈灾的意图了。 “这三江商会和周家,往日里可有作奸犯科之举?” “不曾。”俞知府道:“不论是周家还是三江商会,在湖广风评都十分不错。周知龄更是有名的大善人。” “若真是大善人,又怎会在雪灾之时囤积居奇?”殷承玉屈指敲了敲桌案,想着该如何从三江商会入手。 若是三江商会和周家有作奸犯科之举,他大可以问罪后将之查抄了,查抄出来的粮银正好赈灾。 可对方若是装得好,恐怕一时半会难以下手。 正蹙眉思索之时,忽听门口传来一道熟悉的声线:“东厂番役擅侦缉之事,再狡诈的狐狸也逃不过东厂耳目。殿下不如将此事交予臣去办。” 殷承玉循声去看,就见薛恕身披风雪,推门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 大狗勾:千里寻老婆.jpg 第98章 殷承玉没想到薛恕会来。 他出发之时是正月初六,在路上行了十八日,抵达武昌府之后又马不停蹄四处勘察灾情奔波数日,如今已是二月里。 算算时日,薛恕只比他晚到了数日,几乎是他前脚离京,他后脚就跟了上来。 但即便如此,两人也分别了将近一月。 目光在空中交汇,两人隔空对视良久。 殷承玉还算平静,薛恕眼底却是波澜迭起,充斥着叫人不敢直视的浓烈情绪。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薛恕大步走上前来。他裹着满身寒意,如同卷着风雪而来,却又无比克制地行礼:“薛恕见过太子殿下。” 殷承玉垂眸凝视他,看到了他发间凝结的霜雪,这人也不知道赶了多久的路。 他心头蓦地软了一下,却只不动神色地收回目光。未问来由,而是先说了正事:“薛督主此次带了多少人手来?” “百余人,不多,但都是东厂擅侦缉的好手。” 实则这些人手是为了搜寻老神仙下落才带来的。 殷承玉自是知道他对东厂的掌控度,他既然开了口,必是有把握,便也未曾推拒,而是应下来,又叫人搬了座椅让他落座。 而他则继续与一种官员商议救灾章程。 除了筹集过冬物资,除雪亦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进了二月,倒是没有再连天的下大雪,可天气仍然不见转暖,冬雪不化,反而凝结成冰。不仅阻碍了普通百姓的出行,也极大影响了救灾物资的运输。 “湖广的驻军都已参与到除雪当中,但冰雪太厚,范围又广,一时半会难以除净。” 湖广位于大燕中部,不临边也不靠海,驻军人数并不多。如今遭了雪灾,大半驻军都派去除雪,仍然杯水车薪。 “只依靠驻军时日太久,需得设法调动百姓一道除雪。”殷承玉道。 武昌府下的一知县叹气道:“这天寒地冻的,没衣没食,百姓哪里肯出门呢?” 雪灾不比其他,数九寒冬里,百姓们都闭门不出,只苦苦熬着,盼着冬日过去便好。但官府却等不得,这天根本没有转暖迹象,若是熬到三月去,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人。 “说来说去,还是没粮。” 这样的时候,银钱是不好使的。如今湖广地界米粮棉衣火炭之物的价格高得吓人。便是以工代赈,直接发放银钱,一人顶着寒冬干上一日活儿,领得那些铜板,估计还不够买一餐的米粮。 百姓也不是傻的,与其出去挨饿受冻,不如待在家中,说不得还能多熬几日。 殷承玉眉头深拢,思索着解决之法。 如今米粮才是根本,但根据俞知府所言,周家行事谨慎,若是想找到对方的把柄,说不得还得费上不少时日。 但这三江商会里,也不是只有一个周家有粮。 这些商户如今肯听命于周家,不过是目前利益一致罢了。一旦发现自身利益与周家相悖,这些商户多半会倒戈。 倒不如先从商会里其他商户入手,拿住了把柄,逼着他们先交出粮来,解了燃眉之急。 殷承玉心中很快有了决定,对俞知府道:“俞知府,你以姜政的名义去下帖子,三日之后邀三江商会中的几个领头人来一聚。” 俞知府并不是个精明人,猜不到他的打算,但胜在办事听话,应下来后便去办事了。 其余官员亦陆续告退,最后就剩下一个薛恕。 殷承玉凝着他,缓缓道:“三日之内,将三江商会中几个领头人都查一遍,找出把柄来,可能办?” 他虽是询问的语气,神色却并不担忧。 薛恕并未辜负他的笃定,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