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第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节 (第3/4页)

疏请求伐吴。

    ??朝廷里,度支尚书张华力挺伐吴。

    ??贾充、荀勖、冯则反对伐吴。

    ??这年年底,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正式颁布伐吴诏书。战役声势浩大,动员了晋国东、南、西各大战区所有实力派统帅。

    ??接着,司马炎明确下达了各路统帅的战略目标。

    ??东战线——徐州都督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攻向建邺以北三十公里处的涂中(今安徽省滁州市,王淩谋反前,吴国曾在此处堵塞涂河,修筑涂塘);扬州都督王浑(魏朝名将王昶的儿子,太原王氏族人)攻向建邺西南四十公里处的横江(今安徽省和县)。这两路晋军,在长江以北对吴都建邺形成夹击之势。

    ??东南战线——豫州刺史王戎攻向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江北都督胡奋(魏朝名将胡遵的儿子)攻向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这两路晋军意图切断吴都建邺和荆州之间的联系。

    ??南战线——荆州都督杜预攻向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这里是吴国南荆州的重要门户。

    ??西战线——益梁都督王濬协同巴东都督唐彬(巴东隶属益州,但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故单独设置军事统帅)先攻克吴国西部边境重镇建平郡,然后继续顺江东下,直捣吴国腹地。这位唐彬,即是先前邓艾死后奉司马昭之命到雍州体察民情,对雍州政局做出准确判断之人。

    ??以上,共七位统帅,总计二十万大军。而负责各路军队后勤事宜的,则是伐吴的坚定支持者——度支尚书张华。

    ??另外,司马炎又委派贾充任全军总帅,坐镇荆州襄阳郡。这位权贵外戚,身为伐吴最坚定的反对者,反而成了伐吴战役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司马炎坚信伐吴必胜,虽然贾充反对,但还是想让贾充在战胜后分一杯羹。毕竟,贾充是他儿子未来最强大的保护伞。可贾充看不透局势,硬是赖在京都不走,一门心思地上疏奏请终止伐吴计划。

    ??这下,即便是宽容的司马炎也怒了:“贾卿如果不领命,朕就挂帅亲征!”

    ??话说到这份儿上,贾充不敢再违拗,只能前往襄阳督战。

    ??就在伐吴诸将蓄势待发之际,司马炎接到一个喜讯——困扰晋国西部边境十多年的鲜卑起义军首领秃发树机能被晋将马隆斩杀。顺带讲一下马隆,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回顾公元251年夏天,魏朝扬州都督王淩在船舱里服毒自尽,已烂了快两年的令狐愚尸体也被挖了出来。

    ??路过者全都捂着鼻子远远绕开,三天过后,没人敢给令狐愚收尸。

    ??这时,一个人径直奔向令狐愚的尸体,他毫不介意上面爬得密密麻麻的蛆,一边抱着尸体,一边解开绳索喊道:“在下给大人收尸!”

    ??围观者吓得要死:“你就不怕受牵连?”

    ??“在下名叫马隆!是令狐大人的宾客!”

    ??可实际上,马隆并不是令狐愚的宾客,他和令狐愚之间也没什么瓜葛。随后,马隆妥善安葬令狐愚,又为令狐愚服丧三年。他这样做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可能很复杂,也可能很纯粹。义理,怜悯,或是借机扬名。

    ??总之,此事过后,马隆不仅没受到牵连,他的大名反而尽人皆知,他从此步入仕途。

    ??距司马炎伐吴一年前,马隆受到司马炎破格提拔,前往西部平定叛乱。次年,他参考诸葛亮《八阵图》中的描述,造出一种攻守兼备的战车,将之投入战场,然后,他又在战场周围掩埋磁铁,让己方士兵穿戴皮甲,干扰身披铁甲的敌军。凭借这些奇思妙想,马隆最终以三千精锐攻破数万叛军,斩杀了秃发树机能。

    ??晋国西部边境战火熄灭,让司马炎伐吴的信念更加坚决了。

    ??大舞台

    ??公元280年3月初,晋军各路统帅依既定方略纷纷向目标挺进。

    ??在这声势浩大的伐吴浪潮中,西线统帅王濬怀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率领当时最强大的水军舰队顺长江攻入吴国境内。

    ??首先挡在他面前的是数根横跨长江的粗大铁索。

    ??“往铁索上浇麻油,放火烧!”王濬下令。

    ??铁索经过火烧逐渐变软,再经巨型战舰撞击,轻松断裂。

    ??王濬就这样轻易突破了荆州和益州之间的障碍。

    ??随后,王濬接连击败吴国西境无数军队,舰队突破建平郡,向乐乡、江陵一带逼近。王濬傲然站在船头,任凭雪白的胡须迎风飘扬,只觉得胸中无比畅快。在他身后,是一座座攻陷的城池,而在舰船的甲板上,则堆着包括陆抗两个儿子——陆晏、陆景在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