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1/21页)

夷姞吃惊地说,“你可千万不能对我哥哥存着什么意见。”
  “不会的,请放心!太子待我是什么情分?何况,”荆轲有些气促,咽了口唾沫,喉间咽咽有声,然而,他那句困难的话,终于还是相当清楚地说了出来,“还有公主你待我的情分。我荆轲,到死都不会忘记的!”
  一说到“死”字,夷姞脑中如闪电般浮现了无数念头,一个形象接着一个形象,一个场面接着一个场面,从大宴饯别到秦庭一击、嬴政毕命为止,在她脑中,不过一瞬间的工夫。
  但是,留下了最后一个形象,却盘踞在她脑中,再也驱之不去——被苦刑拷打,遍体鳞伤的荆轲,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受那秦国最残酷的死刑:五马分尸!
  她心惊心痛得真的忍不住要落泪了。忽然间眼眶发热发酸,这使她突生警惕,如果真的落下眼泪,那眼泪会淹没了荆轲的壮志。于是,她挺一挺腰,转过头去看着窗外,连发红了的眼睛,都不肯让他看见。
  荆轲怎么会看不见呢?不过,随便他如何机敏,也决不会猜得到她心里的念头。他只以为她被他的话所感动了,因而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却苦于无话可以表达,所以也是默默地望着窗外。
  “我那几天没有来,你——”
  她的话无缘无故停住了。细想一想,不难明白,她的意思是她不来,他怎么样?是不是想念她?这话,在她自然不好意思说出来,荆轲不忍心骗她,说不想念她,更不忍难她,故意装作不懂,追问一句她要说的话是什么?他老实说了他的感觉。
  “记得是徐夫人来的那天,从早到晚,我整整盼了你一天。”他手指着窗外,“走回来,走回去,只是在想,你怎么不来?那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我失神落魄,尽把花儿摘了下来,在手里揉着,闹了一地的花瓣,自己都不知道。”
  他那惆怅之中含着自嘲意味的语声,入于夷姞的耳中,随即化成形象。她凝视着阁前山坡,仿佛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下面,就站着荆轲,淡淡的斜阳,曳出一条长长的、寂寞的身影。他的眼中有着落寞、无告、绝望的神色,是那种英雄垂暮末路的凄凉。
  唉,可怜!她在心里叹息。但想到这一份他的凄凉,纯是由她而起的,她的眼泪便再也忍不住了。她的心一阵阵发紧,一阵阵莫名的兴奋、一阵阵彻骨的酸楚、一阵阵骄傲的喜悦,终于混合成一种从未经过、莫可究诘的满足。
  于是,她的视线模糊了,外面的亮光,化成无数银屑在她面前乱闪,她也感到两颊发热发痒,她意识到已流了满脸的眼泪——这叫人看见了是件多难为情的事?因此,她一扭身站了起来,背着荆轲,逃跑似的奔进了另一间屋子。
  荆轲没有能看得仔细,她脸上究竟是怎样的神情?但是,他自然也能想象得到,这是她感情上承受不住的表现。他非常想看一看她,向她说两句安慰的话,然而,那间屋子是她的真正的私室,除了季子以外,从没有人可以在她在里面时闯进去——为了尊敬她的身份,就是她不在荆馆时,他也没有进过那间屋子。
  而夷姞此时的感觉,跟他是差不多的。进了那间屋子,再无人可以见到她流泪,这份个人的秘密,连季子都不会发觉,安全是安全了,但也有等量的空虚的感觉,她渴望着此时有荆轲在旁边,容她投向他温暖有力的怀抱,用低得只有他俩自己才听得见的声音,倾诉心事。
  这个意念是如此的强烈,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抑制,于是她伸手弹了两下板壁,同时心跳得非常厉害。在外面的荆轲,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当他茫然不知所措时,板壁又响了。
  这下决没有听错。但是他不敢进去,只走到内室门口,隔着一重门户,用适度的声音:“是公主有话说?”
  这叫夷姞很为难。她自然希望他进去,或者没有反应,也就算了,这样隔室相问,却是她所意料不到的,她没有勇气答一句:“你进来!”这样,便只好保持沉默了。
  他在想:难道真是我又听错了,或者只是她无意中在板壁上弄出响声,并无意义?转念一想,果然如此,便当回答。就这默然不语,已可证明他问得没有错。结果,里面没有反应,外面却有了响声,听脚步是季子,而且他听得出来,季子是故意踩响了脚步,故意要惊动他们。因此,他很快地站了起来,心里有些着急——夷姞流泪是他已发现了的,这得想个办法来替她掩饰。
  “公主,公主!”季子在喊,声音很轻。
  他走了过去开了门,季子正伏在门外,她看见是他,先行了礼,然后抬头向里探望。
  “公主在里面。”他说,“正在伤心。”
  “噢!”季子应了一声,随即浮现了惊讶的表情。
  就这必须得要解释的一刻,他想到了一个理由,“你进去劝劝吧!”他说,然后回身向里走,同时略略提高了声音,“公主跟我谈起王后,谈着,谈着,忽然伤心了。”
  夷姞在里面听得很清楚。她其实并不怕季子发现她哭,季子真的要追问原因,她也会告诉她的。不过,对于荆轲这样护卫她,她不能不感激,不能不佩服,佩服他的急智。一个念头刚转完,开门声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