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16/16页)

家不用的人,同行没有一家肯用。薛寿卿在北方存身不住,携着妻女南下,手中有一二千两银子,便以放账为生。在南边,放账的山西人称为“老西”,或者“西客”,以精明俭朴、不讲情面著称,但薛寿卿却不是这一路人物,以至于覆辙频蹈,资金消折,最后因为欠了一笔赌账,为人持刀逼迫。燕红卖身救父,沦落风尘,但早有择人而事的打算。
  “她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养她的娘;一个是人品才情,要她自己看中。”顾千里说,“实在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供养老母,因为等她看中了,第二个条件先就有了。”
  “那么,我呢?你看她看得中看不中?”
  “那要问你自己。”顾千里问,“昨晚上已经是入幕之宾了吧?”
  龚定庵笑一笑答说:“你自己去猜。我说不是,你不会相信;我说是,又觉得对不起燕红。”
  “你的辞令很妙,怪不得燕红一见钟情。闲话少说,你要我怎么跟人家谈?说细致一点。”
  “你知道的,家母频年多病,有意叫吉云当家。可是我在京不能没有人照料,所以家母准我成进士以后,立个偏房,吉云也同意了的。”龚定庵又说,“养她的老母,当然义不容辞。不过,这件事最快也要明年春闱以后才能办。”
  “你是要她守你?”
  “她是会答应的,就不知道她娘怎么样?”
  “她们母女相依为命,一切都听燕红的。不过,我要问句万一的话,万一你明年名落孙山,后年癸未正科,还有机会,是不是要她再守你一年?”
  “希望如此,但要看她自己的意思。”
  “好!我知道了。”顾千里手一伸,“拿样信物来!”
  龚定庵沉吟了一会儿说:“昨天我已经给了燕红一个打簧表,可算信物。今天我想请你带一百两银子去,作为我养她母亲的开始,你看这样办行不行?”
  “很好,很妥当。”
  于是龚定庵命老仆取出两锭“官宝”,扎上红绿丝,用个布囊装好,交给顾千里,约定傍晚回话。
  到得傍晚,顾千里带回来的是一封信,一面递交,一面说道:“恭喜,恭喜!但愿阁下春闱得意,双角山头,来聘绿珠。”
  龚定庵笑嘻嘻地接过信来,抽出一纸彩笺,刚一寓目,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是燕红填的一首词,调寄《摸鱼儿》:
  笑银 、一花宵绽,当筵即事如许!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吴语。君听取,未要量珠,双角山头路。生来蓬户。只阿母憨怜,年华娇长,寒暖仗郎护。 筝和笛,十载教他原误。人生百事辛苦。五侯门第非侬宅,剩可五湖同去。卿信否?便千万商量、千万依分付。花间好住。
  倘燕燕归来,红帘双卷,认我写诗处。
  “真没有想到,作得这么好的词,而且情深一往,体贴备至。定庵,羡煞我也!”
  龚定庵自是欢喜得不知怎么才好,愣愣地痴笑着,忽然冒出来一句话:“这首词是你看着她作的?”
  “是啊!不然我怎么知道她用了绿珠的典?”
  绿珠的典故,便是“双角山头路”那一句。双角山在广东博白,山下梁家,有女绿珠,生具殊色,妙擅音律。石崇当交趾采访使时,量明珠数斛聘得。吴梅村的诗中“珍珠十斛买琵琶”,用的就是这个典。
  但燕红却说“未要量珠”,只是“寒暖仗郎护”。又说“便千万商量、千万依分付”,这就是承诺,不但愿守他一年,即令连道光二年恩科,三年正科,连番落第,她也愿意再守三年。
  “不过,有一处地方,我不大明白。”顾千里问道,“‘我侬生小幽并住,悔不十年吴语。’这两句怎么解释?”
  “幽是幽州,并是并州。她生在蒲州,以后随父侨居正定,所以说‘生小幽并住’。”
  “容我作个自作多情的解说。”龚定庵答道,“我跟她谈过,多年来我常到苏州来看我外祖,她之所谓‘悔不十年吴语’,意思是早就应该到苏州来的,倘或如此,也许早就相逢了。”
  “云英未嫁,才子多情,如今相逢也不晚。不过,定庵,她好像担心你会负心呢!”
  “何以见得?”
  “词中结尾,把你比作离巢燕子,用一个‘倘’字,就有怕你一去不归的意味在内。”
  “是吗?”龚定庵将“倘燕燕归来,红帘双卷,认我写诗处”这三句词,低声吟哦了两遍,觉得顾千里的话似乎有点道理。
  “千言并一句,但愿来年春闱得意。倘或大魁天下,薛燕红就堪与李桂官媲美了。”
  那是六十多年前毕秋帆的故事,他与龚定庵一样,也是中举以后,未能连捷,捐了个内阁中书,一面供职,一面用功,预备再度会试。其时京师声色正盛,毕秋帆迷恋一个小旦李桂官。但他是个穷京官,哪里有选歌征色的资格,不过趁他上戏园时,追逐香车,一睹颜色。京中称优伶为“相公”,狎客为“老斗”,李桂官有这么一个“老斗”,当时已成了笑柄。
  哪知李桂官风尘巨眼,竟是个“雄红拂”,亲自去访毕秋帆,劝他下帷苦读,日常用途,不劳费心,而且下戏以后,总要设法抽工夫来陪他。于是毕秋帆心无旁骛,一心只望成进士,来报答这个“红粉”知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